父親節︱見盡診所百態8成病人由女兒陪診 腫瘤科醫生爸爸:生女比較「有心肝」

育兒資訊

撰文: 王明芳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6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6 14:54

分享:

分享: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行醫多年,觀察到不少男病人較少向家人表達感受,提醒他多與女兒交心。(受訪者提供)

【父親節/醫生/腫瘤科/親子關系】父親傳統上的角色是家庭支柱,男士普通較為內斂。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見盡病患為家庭帶來的傷痛,發現男士往往很少向家人講出關心和愛,有癌症病人直到生死關頭才透露感激之情。現時已為人父,潘醫生時刻提醒自己擺低「老竇款」,向囡囡分享想法和感受,即使工作繁忙,亦會保留一早一晚時間給愛女,共度成長的每一刻。

最新影片:

父親節︱潘醫生:女兒都比較「有心肝」

根據潘醫生的觀察,到診所求醫病人中,照顧父母的有八成以上的是女兒,只有少數是由兒子陪診。自己作為8歲女兒的父親,潘醫生笑言感到普遍女兒都比較「有心肝」,日後自己和太太可望都有女兒照顧。玩笑以外,潘醫生與女兒關係親密,女兒亦很黏爸爸,他說訣竅之一是多分享自己的感受,而這結論是來自他行醫以來的觀察。

潘明駿收到不少病人的感謝卡,診所亦張貼了女兒的兩幅畫作。(受訪者提供)

父親節︱生死關頭男病人訴心聲

泌尿腫瘤科的病人較多是男性,潘醫生留意到男士一般不太表達自己感受或擔憂,甚至連開口都很少。過往一位年屆七旬的伯伯因前列腺問題求醫,正如很多其他病人,一直陪伴在側的是女兒,常常主動問及她爸爸的病情和比較各治療選項,也為他打點檢查和其他事務,而病人自己則絕少發聲。不過在沉默的表面下,原來爸爸並非沒有感受,「到準備即將進行治療時,病人突然開口說:『阿女,好多謝你一直以來的愛。』他的情緒在最後一刻終於『爆』了,然後兩個人一起哭,他們很擔心醫不好。」他亦安慰病人,見到女兒盡心盡力,更要努力康復。

父親節︱避免將工作情緒帶回家

這件事令潘醫生反思,男性亦應該多表達感受,向家人表示欣賞,令他多了向女兒講心中話。唯一他會向女兒隱瞞的是工作上的情緒負擔,以免影響家人。「不會有癌症病人完全不用再見,治療後仍然要定期監察和跟進,一些病人情況會突然反覆,可能是復發或擴散,難免帶來心理負擔,因為他們是將自己的生命交托給醫生。」有時候他與家人旅行期間都會收到電話,病人情況出現轉變後需要即時考慮改變治療方式,這些都令他無法全心投入與家人共聚。

女兒將蜜蜂畫送給爸爸,說爸爸像蜜蜂一樣忙碌。(受訪者提供)

即使盡量避免將工作情緒帶回家,原來女兒仍會接收到。例如在晚上要趕回醫院工作的時刻,或者言談間不禁透露「好攰」、「好辛苦」的隻字片語,令女兒留下當醫生很辛苦的印象。當問到女兒的志願,沒想到她第一反應是不想做醫生,因為覺得醫生爸爸太忙、少了陪家人的時間。「她暫時從我身上未看到做醫生的美善,可能腫瘤科的工作對小女孩來說不容易理解,所以只看到很辛苦。我不是想她長大後必定要做醫生,但希望她從爸爸看到與病人同行的得着,了解爸爸在做甚麼、動機是甚麼,感染她日後幫忙別人。」

父親節︱盡量爭取時間陪女兒

為了盡量爭取時間與女兒相處,潘醫生每個早上都會與女兒一起起床、刷牙、出發去學校,收工回家後亦會放下文件,與女兒聊天,待女兒入睡後才拿出公文袋處理公事,「希望她感到爸爸珍惜與她相處的每一秒。」他一家亦養了長毛小獵犬「Summer」,潘醫生回家打家門時女兒和小狗一起撲上,猶如育有兩個女兒,是他下班後最放鬆的時刻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